感恩与思念
离开医科大学两年了,我也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回顾这六年的生活,忽然发现,大学的这四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多么有意义。
非常幸运的是,在六年前认识了生物技术系的这些老师和同学。我们06级只有一个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非常深,那种凝聚力是响当当的,大家同吃同乐,当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以辛老师为首脑(O(∩_∩)O)的教师队伍的带领下,我们在这短短的四年中,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辛毅老师开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非常有趣味性的《实验设计与演讲》,有邹向阳老师不辞辛苦教授我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实验课,有姜涛老师授课全学年、上课上到口干舌燥的《生物化学》,有张翠丽老师协助辛毅老师带领我们到中科院化物所参观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流程,有孙明忠老师的《蛋白质工程》、臧师竹老师的《生物信息学》、吴大畅老师的《植物学》、冯斌老师的《实验室口语》、李爽老师的《分子克隆技术》大实验,还有王亮老师在《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课上带领我们自制酸奶。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寓教于乐,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还有大学一年级时,兄弟院校辽宁师范大学的侯林老师协助开授的《动物生物学》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给枯燥乏味的课程增添了趣味性,也让刚上大学的我们更快地适应了大学生活。
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老师曾经给予我们知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学习这些课程,甚至是一些医学基础课程,我认为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是作为将来就业读研的方向,还是作为一种生活常识来积累,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这四年中,我们在实验室中充分地磨练了自己,锻炼了动手能力以及科研思路,这对于继续读研或者求职,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硕士生导师杭晓明副教授麾下有3位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她认为医科大学生物技术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科研思维比较敏锐,她非常满意。从毕业生的就业来看,情况也还是不错的。
这些教师们对待我们想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导,还有生活上和心灵上的帮助。当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时,他们会及时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还记得刚上大一时,我记得考研失利后情绪不振,老师们多次开导我、鼓励我,让我重拾前进的动力。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都刻入心底。
怀揣万分感激和思念,我们慢慢成长。到了找工作养活自己的时候了,我们发现就业是一件大事,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差距。但是这个差距,要靠自己的努力来缩小。也许我们没有挤进公务员的行列,没有走入事业编制的队伍,但是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打拼的空间,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动力。在我们还朝气蓬勃的这些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美们从辛老师手中接过那个信封,里面承载的是老师们对我们贫困生的爱护与希冀;还记得考研前对于前途的迷茫,多次向老师们诉说和咨询,老师们都会耐心地给予我们帮助,提出假设和建议;还好,享受着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想,这才叫做生活吧。
让我们这些毕业的和没毕业的同学一起努力,让我们前途似锦,让生物技术发展壮大,共同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