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邹原老师的课吗?他是一位谦谦学者,但是能勾起你对生理学的兴趣;他很博学,也能把难学的生理化繁为简;他是位院长教授,可他很平易又很亲切……”这是大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邹原教授给学生的印象。教师这个职业是最不能有功利思想的,教学生知识、还要育他们的德行,先正自己才能言传身教,这是邹原教授作为一位教师的心得,也是他从教二十余年对自己的要求。
全身心投入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邹原教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学生物出身的他后获得了大连医科大学生理学专业博士学位。他始终坚持并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标准,从教育学角度关注人才培养,从心理学角度指导师生互动,从生物进化角度诠释生理学中生理功能的生物学意义。从教二十多年来,始终在教学一线为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留学生、研究生等各层次、各专业授课,并且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主持并参与教改课题9项。在基础医学院内率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基础医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他主持的“4A数字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获得2012年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教科学研究年会大会报告二等奖,2013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该教学平台已在大连医科大学广泛使用,为全校学生提供基础医学基础性和拓展性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此外,在大连医科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邹原教授积极参与、先行先试,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建立基础医学教育教学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邹原教授深知生命科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积极研究教材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外,还积极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时把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中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如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以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产生机制为例,讲授细胞膜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以重症肌无力为案例,讲授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响因素;如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通过设置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如学习胃的自身保护机制,由问题“为什么胃可以消化食物而不能消化自己?”开始。课堂上重视师生互动,倡导学生能力、素质的锻炼,认为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要远远优于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效果。
邹原教授特别强调学生主体,认为大学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引航员、指导员,关注学生的反应与教学的效果相结合。每学年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组织教研室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相长,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与要求、及时给予回应并进行改进。在学生中都知道,邹教授的信箱是公开的,而且只要给邹教授写信一定能都收到回信。鼓励大学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学习。近三年指导两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2项。
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重视团队建设
生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骨干学科,每年承担学校各层次的教学学时数答4000学时。邹原教授作为生理学教学团队负责人,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和生理学教学团队建设,在师资结构、年龄、学缘结构、科研方向等方面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特别重视教学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严格、认真履行学校、学院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青年导师制和“一三五工程”。自2004年起,分别担任朱亮、吴琼等四位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目前他们均是教研室教学、科研的青年骨干,在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大连市高校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生理学教研室教学科研队伍共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实验师2人。生理学教学团队获得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大学生科研活动最佳组织奖等荣誉称号。2007年生理学课程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9年获评辽宁省生理学教学团队。
科研与教学相融相长
在繁重的教学过程中,邹原教授从没有停止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探索。他主要从事消化、内分泌与代谢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他承担过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基金,参与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杂志11篇,科研成果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等奖三等奖2项,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他还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医学会生理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英国化学会《food and function》杂志、中国生理学会《生理学报》等杂志的审稿专家。